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去产能排在了首位,也是当前最大的经济难题。数据显示,仅对钢铁、煤炭的过剩产能,未来几年我国就要消化1亿到1.5亿吨钢和8亿吨煤,涉及近200万人就业。但截至今年7月底,煤炭去产能任务只完成了38%,钢铁只完成了47%,情况不容乐观。
去产能“去”得慢,除了地方官员存在畏难情绪,涉及的人员安置和经济影响更是棘手的难题。特别是一些支柱产业成了过剩产业的地区,因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替代产业,往往陷入“关也关不得,开也开不下去”的窘境。
传统的行业由于陷入产能过剩、生产经营环境恶化,出现了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与闲置的厂房;而一些市场前景好、经济效益好的企业,手中有优质的项目急于扩大再生产,却因为受限于用地指标不能如愿成行。
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,既要能坚决关停,防止无效产能进一步恶化,又要能协调好产业、资本、资源之间的关系,优化其配置。而其中关键一环必然涉及如何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。若打好土地这张牌,这甚至可以成为推动去产能工作最好的“抓手”。可怎么做,也许大连甘井子区给了个好的提示。
前不久,大连甘井子区政府针对产能过剩企业土地闲置问题,举办“资源信息发布与工业项目投资对接会暨签约仪式”。仪式现场每人桌子上放了一个资料袋,里面装有2份汇编。汇编1是《企业投资用地信息汇编》,汇编2是《全区工业用地和闲置厂房信息汇编》。企业想要投资,在汇编2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用地。政府想要招商,通过汇编1就可以了解企业需求。甘井子区通过这种一对一、点对点对接洽谈的方式,撮合项目用地需求、优化闲置资源配置,实现全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。当日,6家企业现场与街道、园区代表签约。
两份汇编文件和一场对接会,事情看似小,却让双方“知己知彼”,既盘活了存量土地、厂房等资产,减少了基础设施投入,降低了政府招商和企业投资的成本,更重新激活了当地经济活力,一举多得。
道虽近不行不至,事虽小不为不成。大连甘井子区着眼当下,摸清当地闲置土地资源和企业需求情况,在保证过剩产能企业关停的同时,积极发挥市场作用,助推资源、资本重新配置,取得了成绩。当然,笔者也认为,助推去产能工作,“土地牌”能打得还有很多。
比如,在对产能过剩企业的低效土地进行收储时,能否更好地调动原土地权利人的积极性,探索合资入股、共同开发等模式,加大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利益分享,这既可减轻地方收储资金压力,也为关停企业留下转型空间。
再比如,在土地出让上,创业创新型企业往往摊子小、资金不足,获取土地已很难,再进一步建设厂房,其时间成本、资金压力更是不堪重负,除了继续鼓励“先租后让”、弹性出让等方式外,能否探索改革土地出让方式,建设标准厂房用以出租,减轻创业创新企业前期的运营周期,也方便产业的再次调整转型。
去产能工作任重道远,也必将产生大量的低效和闲置土地,如何打好“土地牌”,还有许多路径可以探索。